植被混凝土AB菌技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新途径

   日期:2018-06-29     来源:环球破碎机网    浏览:577    评论:0    
核心提示:2017年,北京市规划国土委房山分局对房山区河北镇梅岭进行试点治理。试点治理采用植被混凝土绿化工艺,工人把特定的水泥、营养土和绿植种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植被混凝土,经过加压喷播到岩壁上。覆盖岩壁之后,利用滴灌、喷灌设施进行浇水,让混混凝土中

2017年,北京市规划国土委房山分局对房山区河北镇梅岭进行试点治理。试点治理采用植被混凝土绿化工艺,工人把特定的水泥、营养土和绿植种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植被混凝土,经过加压喷播到岩壁上。覆盖岩壁之后,利用滴灌、喷灌设施进行浇水,让混混凝土中的绿植种子破土而出,形成绿色植被,从而达到保留水土、减少扬尘、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

施工人员在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三福村的梅岭生态修复治理区已经工作了几个月。他们的任务是让这片因开矿造成的裸露岩壁重新披上绿装。



 

河北镇梅岭治理区面积约6公顷,因为盛产石灰石,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20至40万吨的开采量让这座本来郁郁葱葱的青山变得千疮百孔,远远望去,裸露的岩壁就像一个个巨大的伤疤。

矿产资源丰富的房山区,以前矿山众多。历史上,由于开采水平较低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普遍存在重开发、轻治理,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的现象,遗留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据北京市规划国土委房山分局工作人员王吉鹏介绍,为保护生态环境,房山区关闭了辖区的大部分矿山,并加大了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力度。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中,难度最大的是裸露岩壁的治理工作。为了探索解决裸露岩壁治理的最佳方案,2017年,北京市规划国土委房山分局对房山区河北镇梅岭进行试点治理。试点治理采用植被混凝土绿化工艺,工人把特定的水泥、营养土和绿植种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植被混凝土,经过加压喷播到岩壁上。覆盖岩壁之后,利用滴灌、喷灌设施进行浇水,让混混凝土中的绿植种子破土而出,形成绿色植被,从而达到保留水土、减少扬尘、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同类新闻中心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