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技术
放煤工艺对回采率的影响
2019-11-30 00:00  浏览:379
 
  在综采工作面回采工艺中,其主要分为两大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其应当通过对移架的利用使工作面层能够较为自然的垮落,而对于不容易出现自然垮落的煤层则应当以放炮的方式通过外界力量实现垮落的目的。而在第二阶段,就主要进行放煤工作,将在上阶段已经破碎的顶煤以最大限度进行回收。 
  2.1 初采放煤工艺对顶煤回采率的影响 通常来说,在放顶煤工作面的初采损失就是指采煤工作面从切眼位置产生推行作用到煤层初次垮落这段区间中,工作人员为了防止工作面顶层出现垮落故障而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而这部分顶煤不放情况而为实际煤矿开采工作才来的损失就称之为放顶煤工作面的初采损失。而根据以往采煤工作经验显示,这部分的初采损失就占据整体综合放顶煤回采率的1%左右。而为了减少这部分损失影响,就应当在采煤切眼附近掩护梁中,在施工全程都保持一定的散煤作为气垫层,从而在工作面顶煤出现矸石冒落时能够作为一种良好的保护介质,从而以保护掩护梁的同时保证整体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能够保证良好的进行。 
  2.2 未采放煤工艺对于工作面回采率的影响 在对煤矿开采损失率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煤矿开采工作中所出现的未采损失往往是在工作面煤矿开采工作快要结束时,由煤矿开采人员为了使当工作结束之后能够更为方面的撤回各类施工器材而在实际工作完毕之前就提前作出铺网行为,从而对煤矿开采所造成的一部分损失。而在煤区开采时,也对预先铺网工作具有较为具体的要求:应当在停采线外延10m左右位置同时进行停止放顶煤工作。根据相关统计,在这种还剩一定距离就开始停止放煤的行为所造成的开采损失能够占据整体煤矿回采的2%。而为了减少此部分损失,就需要在工作人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煤矿开采地区地质情况也能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停采线煤柱,从而能够以此方式逐渐扩大综采放顶煤的工作面积,进而尽可能的降低这部分未采放煤损失。